当前位置: 育儿网 >  新视野 > 育儿新闻 > 幼教新闻

理解真人秀的制作理念,何必污者自见其污?

本文Tag标签:真人秀/爸爸去哪儿4/董力  

  近几天抽空看了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第四季,真心喜欢参与节目的这帮可爱的萌娃,特别是素人萌娃--阿拉蕾那天真可爱的萌态,迅速虏获观众心。用天涯上的一段评论来说,“长得可爱嘴又甜,语言能力出众,双商奇高,加上和帅气实习爸爸董力的互动暖心有爱,所以自开播以来,她便成为节目的最大亮点,每次播完节目必上热搜榜第一名。 但是近期这档节目却遭到网络的“冷暴力”,阿拉蕾和击剑冠军董力的这一对“实习父亲/实习女儿”的搭配颇惹争议。

  还是让我们回到节目本身。综艺节目不是对人物生活的流水记录,它对参加者的要求,就是要通过设置各种各样的“局”,来考验试炼他们的能力、心智甚至人性。真人秀很重要的一点是要不断推陈出新,才能避免观众的厌倦感。《爸》剧组在已经进行了三季的情况下,改变画风,引入非明星子女的“素人萌娃”,引入“实习爸爸”的“局”来拍摄非血亲父子和父女的互动,这对于一个寻求突破的节目来说并没有错。

  作为一档亲子类节目,《爸爸去哪儿》回应了大多数身处转型期的年轻父母面临的一大问题,即父亲在家庭责任中的重新定位,《爸爸去哪儿》恰恰抓住了社会对父亲承担另一重家庭责任的期待。观众除了能在节目中的轻松欢笑,在童心童趣中释放平日的压力之外,更能感受到亲子互动带来的父爱共鸣。在孩子的成长中缺少父亲的陪伴,这是我们现代社会的通病。节目所表现的是父亲与孩子们的亲情和陪伴,呼呼人们珍惜享受亲子时光的欢乐与温馨,这是节目传递的真实目的,不可能也不允许有阴暗的寓意和画面。

  《爸4》引入“实习爸爸”的设置,配合的是“有越来越多的90后即将加入到年轻爸爸的队伍”的这一社会话题。目前我国的电视受众中,正是有这样的一大群年轻人,他们也许会很快、也许会在五年十年内成为父亲;他们对于如何跟小孩相处,没有经验却很有好奇心,很需要学习和观摩。育儿体验刺激着父亲角色加速确立,而且促进父亲个性的健康完善,从这一角度讲,《爸爸去哪儿》起到了很好的正面宣传效应。

  董力带阿拉蕾,名为“爸爸”而实际却更像个叔叔的角色。一开始,他带娃经常掉链子,他会给阿拉蕾穿反鞋子、洗头发打翻水盆、扯着阿拉蕾飞速行走等,然而随节目的进展,他和阿拉蕾的相处越来越协调,阿拉蕾也很自然地亲近他。董力的努力和进步大家都有目共睹,他自己也表示,“已经有种亲情的感觉,我觉得我应该做个更成熟的爸爸”。 董力带阿拉蕾的过程,也许正是我国未婚未育年轻观众所希望了解和希望代入的。而在小朋友真实的生活环境中,除了自己的父亲,日常也会接触到“叔叔”这类人物,即使是小女孩也不例外。一档电视节目,在国家新闻传播法令的许可下,适当表现非血亲两辈人的互动,并非不可。

  任何关注《爸爸去哪儿》的观众都知道,这档节目的录制,使用了大量工作人员,24个小时都有现场镜头监控,嘉宾与萌娃之间并没有完全单独相处的空间,在这层意义上说,《爸》剧与一般的影视剧的生产没有区别。

  从董力的微博以及他在《爸爸去哪儿》里的表现可以看出,董力对小萌娃阿拉蕾的“好感”的处理,正常亦健康。当阿拉蕾说:“我长大之后,我妈妈就把我嫁给你了?”董力的回答是:“你是想说,想和我住在一起的意思,对吧?”我们都知道,在小女孩的世界里,对异姓表示好感的语言常常是“长大了以后嫁给你”。成年人观此节目,正可以借此看到如何用恰当的、不伤害小朋友感情的方式,回答生活中碰到的这类问题,往健康的方向积极引导。

  有些人根据阿拉蕾董力的这对搭配,大做暗喻和推测,各种评论也五花八门,什么撒狗粮、虐狗、养成、童妻、发糖、我们相爱吧。若是圈地自萌,自说自话,也并没有什么问题,但一定要上升到批判恋童癖的高度,只能说是其人的心智尚属童稚,还不能适应社会的电视传媒品类之多元。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起步比起西方来说不晚,但是直到2012年左右才真正开始崛起,并得到观众的认可,甚至很火热。真人秀有三个特征为纪实性、冲突性、游戏性,既然要求“真”,就必须使用非虚构的记录方式,而既然是“秀”,也就是说,所有的真实人性必须通过虚拟的规则来完成。

  《爸4》里董力和阿拉蕾通过完成一组组的任务来形成人物互动,只要不带任何有色眼镜,观众都会看到,董力在一系列任务(或者说“局”)中温暖、尽心地照顾小朋友阿拉蕾,而小朋友阿拉蕾对这种温暖以她特有的萌娃方式给予了感情和语言的回报。过度解读这种互动的人,或是对真人秀这种综艺节目的存在理念不理解,或是对《爸》剧的拍摄方式有误读。如果二者都不是的,恐怕就是污者自见污了。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